性心理發展階段


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(Sigmund Freud)認為人的本能是追求生存、自衛及享樂。他認為每一種內在慾望的滿足,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外在身體器官,影響着心靈發展,因此以「性發展」來劃分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。

他提出嬰幼兒有三個性心理發展階段,包括以嘴為中心的口腔期、以肛門為中心的肛門期、以及對性器官感興趣的性器期。過於或者缺少滿足對應的身體器官需求,都會對他們長大後的性格帶來影響,例如嬰幼兒期時沒有滿足肛門期,好好學習接受社會有關如廁訓練的規矩,有機會導致個人成長後固執,生活呆板,反之,如果過分滿足,長大後則可能造成生活懶散、大而化之或冇所謂的性格。

而兒童則是經歷潛伏期的階段,性欲望被壓抑,專注發展同性友誼,這會影響長大後的自尊高低,少於或過分滿足可能會造成遇事退縮,或者個人主義的性格。而青春期的子女則經歷兩性期,對性的興趣重現,會建立成熟的性關係,這影響着日後的婚姻或養育小孩生活。

家長陪伴子女經歷以上心理發展階段時,可以留意子女的需求有沒有被適當滿足,從而讓子女更易進行健康的人格發展。